想找哪一朵雲?

Tuesday, October 31, 2017

碎碎呢喃:慢下来

图片取自网络
和学生讨论背书的窍门,分享我的体会和经验。真的是“欲速则不达”呀,我告诉孩子们,要先理解了内容才好动手来背,否则怎么背也没法真的让知识进入记忆的深层, 更遑论以后能够灵活地调动和应用。要求大家慢下来,把要处理的知识先整理好,再做消化和吸收,希望对小朋友有用。慢下来,其实是为了之后的速度之成就,我没说但觉得更重要的是,放缓能够陶制出学习过程的享受。如果可以, 我不愿意大家赶火车似的为“业绩”冲刺,忽略了留意细节和咀嚼知识的真味。在生活里也一样啊,终日忙着冲冲冲,谁还会有兴致或心情去欣赏life's littlest beauties?要品味微小细致的美好,也是欲速则不达的,囫囵吞枣只有糟蹋本来的优质存在,进而浪费生命珍贵的时刻。记忆不会在快速的进行式里捕捉到清晰的画面、真切细腻的情感,仅有的模糊不是带艺术性的唯美而只是马虎的紊乱。不如慢慢趋近观看,仔细感受,避免浪费有限的生命。我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走到人生的尽头,别急着过线吧,那个鳌头我还真不想占哟!

Monday, October 30, 2017

碎碎呢喃:无爱不碍 (没有一个“爱”的情书)

最在意雨天,乌云慢慢汇聚时,你是不是安然地在梦乡。最珍惜陪伴,旅途缓缓展开时,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笑着。我的心机在胸怀里酝酿涟漪,想象着水花把我们的故事带进时间的长流。

那些想着的,记挂的,都有文字的记录,纵使其实都不需要。你叫我不要等待,可是我真的没有,守候是一个温柔委婉的习惯,在我的张望里只想你持续是段风景。绵延的目光在分秒间温度起伏,热的凉的,由你的远近决定。在远远的凝望里,你让我想起昨夜睡前的祷词——我要你快乐健康顺遂轻松;在临近的观看中,我将与你有关的种种声色感官讯息凑合成一个图像——黏贴在日常操作的意识里,常常寻常如背景,不太出众更没有杂音,可是就是那么难忘啊。

你或许知道,你可能选择不理会,这些积累起来的繁复细节对我多么重要。我绝对知道,也选择不理会所谓理性的清醒这回事,还是要耽溺,在我个性使然的感性里继续。在距离的掩护下进行,秘密地安静地平缓地,你不要被惊动,一切不会改变和平的共处。

清风飞抚,只有我心颤动。轻轻晃舞间,我竟处在无比的幸福中。一个人,并无关系。







碎碎呢喃:小善行

图片取自网络
生活里天天不免陷入与各种大小事的挣扎纠葛,心力交瘁是很常有的状况。爬出床铺就开始启动战斗模,杀戮未必有声或见血,却必定伤神。一天里能做、得做的事很多,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其中必须包括一些小善行。因为有人说过,我们未必会清楚其他人生命故事里的苦衷,everybody has his own battles to fight,能够在细微的地方多注入一些善意说不准还真的会帮助到某些需要那份支持的人。一句发自真心的话语、一个予人方便的举动,简单而直接地把积极正面的喜悦发散出去。那甚至不是什么欢天喜地的悦然,却是更实在的体贴。小小善行能够累积起来的good feelings具备细水长流的鼓励作用,这是我愿意相信的。谁说要拯救世界的,我会劝告他从小做起吧,不只不要贪心还要有耐心啊。 小善行是宇宙的迷你基石,small but sure的存在,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里对人和善,不是太困难的事,却必须持之以恒方可见效。然后是涓涓成流的热血能量之延续,感人、动人、暖人。

Sunday, October 29, 2017

碎碎呢喃:配乐

图片取自网络
耳边流淌过的音符,是身体与美最边缘的触觉。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实在,若隐若现的是边界上的暧昧存在。暧昧的魅力在于不确定的温度——萨克斯风的喃喃、钢琴的潺潺在不同的时间予以耳朵不一样力度的撩拨,激荡起不规则的涟漪。我喜欢也很习惯留意电影的配乐,因为好的配乐真的能够为故事“提味”,可以勾起观众心头繁复的情感,将他们导入更深的体会境地。人物彷佛随着音乐舞动,音乐在演员的举手投足间穿梭,带动情节的推进节奏。熟悉的曲调会引起非凡的共鸣,陌生的旋律则让人耳目一新,两者都具备了动人的力量。有实力有才气的导演对自己作品的配乐必然有严格的要求,所以观众的耳朵也可以借此判断导演的实力。而除了电影,我也坚决认为文字是适于配上音乐的。好些时候,在书写或阅读不同种类的文体时,我会选择一些曲子佐之,甚至以拟定一个曲目为某种创作的表现。手指的动作和耳朵的共振取得协调,灵魂被搅动得恰到好处,行文便顺势而出。也是流淌,也是潺潺……搭配心情的字斟句酌,随音符舞入暗夜,轻叩意识的节拍,哒哒哒哒,伴随生活日日夜夜、岁岁年年。

Saturday, October 28, 2017

碎碎呢喃:美化

图片取自网络
这世界的许多不完美,我们看在眼里会觉得很想right the wrong。不尽如人意的事太繁杂了,每天看到听到的不平不好不公不义不胜枚举,能够举手改善或美化的,其实并不多。现实即是如此就必须接受,了解死命反抗终将无效的道理,却不表示不能够采取比较委婉的方式促使一些改变的发生。技巧越高超,效果就越好,未必立竿见影但或许能够细水长流。还有一些时候,美化的动作纯粹是一种虚荣的内在作用力所导致,某种vanity的促使造成一连串的事件。让原本平淡的人事物变得更加吸睛动人,其实相当有趣,也会带给人相当可观的满足感。以文字或行为的包装进行美化, 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术,怎么做得不温不火,又不太浮华夸张,又不平淡无奇。要突出但不可过分招摇,美得恰到好处,予人想像和谈论的遐想空间。美化的结果不该是面目全非的塑料型艳丽,那样的触感和温度都不太对吧,七八分的与现实接轨还是必须的考量。而且有些情况下,beauty is in the eye of he beholder,还有“女为悦己者容”的心态,做起美化工作时还真的得要顾及到箇中复杂的情感因素。所以要做到skin deep的美也不是那么直截了当的简单事,做得好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过程里尽是学习,这未尝不是个收获。

Friday, October 27, 2017

碎碎呢喃:下一站——缺席

图片取自网络
几乎每天会注意到脸书的On This Day: Memoriesapp,它可以让人回顾往年当日的帖文内容,带领用户回顾过去自己或友人岑还在虚拟界面留下的足迹,重温昔日的心情。那些纠结的、松散的丝丝絮絮,曾经以为它们是再也甩不开的,却在一段时间后毫无意外地都沉入了日子的深渊里。每椿记忆彷佛有着自己的保鲜期,一个特定的存在期限,从“在场”改成“缺席”的必然状态转移。我因此肯定,生命的每一个"next stop"背后就写着“缺席”的牌子,然而人生的脚步不会停下,而是继续前进,至死方休。No stop till you drop。难以否认地,我的许多回忆都与台北有关,那些在这座城里游走生活,哭笑叹息的日夜累积,沉淀在po文里的万种心绪,一件一件点缀了当时的我的宇宙。无数个夜里的星辰在荧幕上闪烁、存活直到天明为止,抑或是记忆的尽头。没有画出终点的尽头,点点滴滴的神秘寄居之处,却使我时时挂念。它们存在, 我便安然——一份在场感的由此淬炼得以成就,我也顺势得到了持续好好活下去的力量。对于不在场的那些岁月, 以及可能错过的许多,我慢慢地学着不再过于苛求。不完美才是正常的,未竟的圆满可以持续作为追求的目标,不也很好吗?On This Day: Memories 在一天里让我回溯时光,三年、五年,甚至八、九年前的故人往事一再浮现。然后有待我的想象加工润色,还是加上特别的滤片,创造出新的效果。一年又一年,一椿接着一椿,彷佛另一番在场感的生成。所有都属于我的记忆画面,熟悉的同时又带陌生。如此或许方可常保新鲜。而全新的东西未比能全然取代过去的所有,价值取向的不同会随着时间按转移吧,这点我常且真体会。弥足珍贵的经验,精彩多姿,让“缺席”平添魅力。想念的台北闪过眼前,一亮,足矣。缺席的下一站, 有一天会赶上的到场的。

Thursday, October 26, 2017

<等待凉风的世界>(刊于2017.10.26《联合早报·现在》“文艺城”)

图片取自网络



(I)热地吟


事情的发生,没有那么简单。


当我坐在闷热的房间里, 耳边响着电扇叶片努力转动所发出的声响,是埋怨还是叹息, 或者都是。汗水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凝结成珠粒,而是以粘膜的形式与我共生,附着在我的皮肤上,彷佛它就是我的生命故事里理所当然的一部分。那么理直气壮地。世界会不会觉得不耐烦了呢?且运用我听不懂、看不到的方式表达它的不安?


忍耐住焦虑,按捺住暴躁的脾气,不断重复着咒语一样的提醒, 要求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仔细品味这个当下。一个慢慢被拉长的镜头,绵绵无尽似的,可是终究会有the end的时刻,这是绝对的,只是它降临的时机不详。


直到终于有了突破,雨声在暗夜里敲打成交响曲,从细碎的呢喃到颇有规模的气势,有时候却停得太快、太早。恢复燥热的难堪与困窘,打回原形的结果是另一场修心养性的开始。电扇叶片继续用力运转,越发地百无聊赖了。如透着哀伤的低吟,我想到可以如此形容了,命名后竟然感觉一丝难以解释的舒畅。不是沁凉, 那个抵达还遥远着呢。低吟会持续到我终于昏睡,在雨后悬挂空中的隐形粘膜包裹下,声音才消失,直到隔天才会归来。


复杂的人为举动把自然的秩序弄得失调了,才有这不简单的苦难降临啊,我在意识熄灯的前一刻总会想到,当然,于事无补——热地的版图巨大且不断拓展疆域中。而我持续赖以文字低吟,成不成曲调, 只是忍不住的宣泄,而也已经丝毫都不重要了。


(II)眼中的身影


一阵清凉路过,不经意、不回头、不逗留。
没有话别的不舍、没有牵扯的别扭、不该有都没有,盘根错节的缺席。


我不会撒谎

你出现在我梦里
最美丽的一天
在心里放映
夜幕中
不会重复 不容复刻
由衷感谢无梦的睡眠
因为那就没有幕落
只要还思慕
故事就
不完
只要有想象
情感就
不断
路过,徒留遗憾,笑纳,只因这便是人生啊。

眼中的、眼底的,然后再也看不见了。生命里林林总总的显影与隐形, 都随过一个个客潇洒来去。


(III)失忆游戏

如果——历史没有如果,平行宇宙里可能有。

如果能够在太阳下蒸发掉不想记住的,人或事或物, 来一场断舍离, 岂不很好?在这个世界里挥别的,别让他/它们在平行的世界里备份,感觉像是报复了命运开的诸多玩笑, 亦或这都只是我为了自我安慰所编织出来的幻想?

也许,真的是平日气温太高所造成的问题,让人在浑浑噩噩中混淆虚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甚至连感受到的情绪都难以定义。有时候狠下心来,看看能够不能够丢除一些累赘,好看看可否为自己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平行宇宙。

未必是出于对平行宇宙的向往,平日还是喜欢也习惯把“如果”挂在嘴边,同一种寄托或许愿模式,彷佛有信则灵,迟早会有所获。所以, 如果啊如果, 如果失忆 可以是一场游戏,我的参与会是百分之几?此时此刻, 我觉得会是一百,而且我只想成为游戏的胜利者。如果啊如果, 阳光下真有这样的游戏可玩,以允许我在这其中找到久违的解脱与自信。

然后, 可能就有一阵徐风轻轻吹来。几乎就要被遗忘的爽快,此刻再度降临?

(IV)桃花源


就算只是虚构,我还是感激陶渊明透过他笔下的桃花源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想象。多么令人向往的精神乐园,为身陷困境的知识分子提供一个临时的精神归宿、一份暂时的慰藉。


其实人需要活下去的基本条件并不多,肉身的安康与心灵的平静得到满足了,一切就多少有了保障。可是普天下的乱象越来越多,世间纷扰不断,大概没人能如杜甫说的那样做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壮阔宏志,至多不过是个人的明哲保身,守节自律。


如果有那么一座桃花源可以在需要时稍作退避,已是多么大的幸运。陶渊明一身的经历,绝对给予了他创造一个条件具足的乐园的灵感资本。一座无法寻回的桃花源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存在,甚至飘渺神秘, 但也因此保留了其神圣的纯净与沁人心脾的清爽。
曾经涉足其间的侥幸者会珍惜他的回忆吧;仍怀有渴望访之的向往者则会继续运动想像的力量吧。桃花源的象征意义巨大却不具有侵略性,是安抚人的背景倚靠,使人心安。而如后来的东坡所言, 此心安处是吾家,也许,只要有方法安心,桃花源就从来也不是遥远的地方,而是我们身处的此时此刻?


一如在暑气难耐的当下,偶然遇到路过的清风,短短邂逅就弥足珍贵了。


(V) 岁月静好


岁月静好”这四个字是张爱玲在与胡兰成结合的婚书上写的,后面还接着“现世安稳”。他们的故事结尾大家都知道,而尤其是感性的读者(尤其是张迷)或许到今天还会为她喊冤,怨憎胡兰成,与此同时,我也同情她写下四字为或者连她自己也不看好的姻缘祈福,从一个女人的角度。


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也在学习着知足,因此只要日子偶尔有几日的“岁月静好”,我便会提醒自己要欣然珍惜。只因为这四个字带给我很顺畅温婉的抚慰力量,让我在感情上有种依赖。


然后当然因为实在不容易做到日日静好,偶尔为之,也是幸福了。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生活里的一些时光,不觉得惶恐或忧心,是一种挑战。过程越是艰难,越是要用心追求、用神寻觅,在动荡中力求可以稳住的平衡点。能够安静地经验一切,或许就有能耐在最令人困扰的水深火热中惊喜地感受到一些安慰、汲取一些力量。


因此真正实际的“岁月静好”可能并非完全的安宁无事,而是在遇到风风雨雨时,有能力驾驭好自己那叶扁舟,勇敢地航过惊涛骇浪,并在转晴的时刻仍能够抬头挺胸,淡定自若。要相信坏事不会持续到永远,好的一番风景终会重现有心求好者的眼眸里,重复着张爱玲寓意美丽的那八个字,真的如同祷文,伴随我坚定向前。


然后在风平浪静后再和自己对话,以回顾雨过天晴前经历的种种如何使心中的风景变得更加壮阔,或许还添上犒赏自己的凉意, 在以为酷热的夏天永远过不去时带给自己一点鼓励……

Wednesday, October 25, 2017

碎碎呢喃:新加坡式华/英语

图片取自网络
犹记在台大的第一年,某天一位当地同学跑到我面前说有事“请教”,吓了我一跳。原来她是对所谓的“新加坡式华语”感到非常好奇,想知道若要掌握这个“语言”得学会几种语言?在那个当下我被问傻了,誉为我几乎成了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从小到大操起新加坡式华语都那么自然而然,这里一点、那里一句凑合起来,杂七杂八的中英语、马来语和方言词汇被挪动来填补表达里的空洞(可能是一时的词穷?),渐渐达到一定程度的约定俗成。后来想想Singlish也差不多是这样,听起来没有明显章法的表达,七零八落地被各个语言的元素缀饰,甚至演化出自己的语汇,独特的色彩浓厚诱人。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非正式的场合不多加留意地使用着新加坡式华语或者Singlish,到了正式场合则会自然地回归到正式表达方式,用词和句法都跟着标准走。和周围的人用新加坡式华语或者Singlish交谈,往往倍觉亲切,而且饶富趣味。一些说话的方式,要解释我还实在说不上个所以然,也觉得根本无需刻意去追溯什么。如果要生硬地为这么“天然不加雕饰”的语言做什么矫揉造作的归类和分析, 那我觉得倒不如不用好了。语言的模糊发展不必催赶,它自有成长和成熟的节奏和速度,一句句茁壮、一句句盛放,我只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关注着,以忠诚国民的身份参与它,不亦乐乎。

Tuesday, October 24, 2017

碎碎呢喃:冷火

图片取自网络
中学时候在文学课里学到oxymoron矛盾,老师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cold fire。冲突明确、张力十足、简单明了,记得老师说它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修辞法,一定要懂。后来陆陆续续习得更多的技巧,也越来越sophisticated,但我始终无法忘记自己喜欢的是oxymoron直接不绕圈子的冲撞力道。违和感如鱼刺突兀和疼肉,使人不安造成感官的不睦,达到的效果有时候力量无法预测。而老师当时说的cold fire,尤其给过我很多想像的可能性。白热的火苗看上去似乎无温度却灼烫非常?以为会刺伤眼眸的橘红火焰之色其实对早已自行废去了观看能力的空洞眼眸根本冰冷如霜?和平共处的概念太容易融入日常的平淡,平顺无奇地就被错过了也说不定啊。冲突追击出奇美或奇丑,刺激理性也搅动感性,那么矛盾就用得成功了,漂亮了。然后文学随时都会满溢到生活中, 又或者说生活本来就是喂养文学的滋养库存——文字里虎虎生威的矛盾意象皆提炼自笔者在生活中经验的一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不是吗?冷冷的火、热热的冰,魔幻一般地存在着、真实着、升华着,叫人不断着迷和留心,交织体会出文学难以言语的力道与绝美!

Monday, October 23, 2017

碎碎呢喃:学习之旅

图片取自网络
在人生中,学习是一个无止境的旅程。带着学生外出到某些地方边走边学,我们便称之为learning journey——学习之旅。有专人带路、讲解,孩子们专心聆听必定能够有所收获。随行的老师我很多时候也获益不少,除了习得新知识,还可能温习故有的知识和经验,加强巩固自身的资讯库存。和学生走在一起,也有机会在交谈互动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尤其是平日不常说到或观察到的种种细节,在轻松的游走学习过程中便有机会显现。一些特别贴心的孩子,会在留意到我跟着他们时走得有点辛苦后放慢脚步陪伴我,或是大剌剌地去给我排队(还很得意地说他插了同学的队!)买饮料……我能够做的还是靠一张嘴,给身边愿意听的孩子多说些故事,提供补充让他们的学习更丰富。学海无涯是真的道理,潜移默化的学识灌输在活络、愉快的发生中可能更有持久性。在一场又一场的学习之旅中, 不同的孩子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有的可能发生在background, 不是他们立刻就能体会其重要性的。我想尤其是在语言文化的知识层面,年纪还轻的孩子们或许尚未能够立刻明了师长安排他们多接触这些方面的原因,但我总期望也相信只要我们继续耐心地给小朋友们“进补”, 他们终究是会一点一滴地进步的。而陪着太子和格格们学习的“嬷嬷”我,也在温故知新中有所成长,日日更新、持续精进,这样的感觉真好!

Sunday, October 22, 2017

碎碎呢喃:周末蓝

图片取自网络
Sunday Blues是生活中很熟悉的表达,而且是名副其实地“周”而复始,无奈中也带点好笑。在轻松地休息或畅快地玩乐一个周末后在工作日的前夕陷入微微的忧郁,甚至渐渐酝酿出烦躁,举手想要推开时间,阻止它的前进或拉住它的尾巴,却必定是枉然。星期一终于会到来,必须面对接下来几天的纷扰和忙碌,才得以再度“上岸”,又来到一个周末……蓝色星期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色调?恐怕没有一定的定义吧,因为是全面的主观诠释,说不出标准答案。在很多个星期天晚上都经验过难受的挣扎,也憎恶过自己的无助感。但换个角度来看,有此体验的我绝对是不孤独的,同一条船上的一张张苦脸的主人都在想着解脱何在吧?然后大家或许不会想到要抬头欣赏头顶上蓝天的湛蓝,还是伸手感受船外爽然的海蓝。这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也常常会忘记应该这么做,可是就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我感到厌倦了。厌倦被庸人自扰蒙蔽了接受美的视线,厌倦自我囚困的孤独。所以我开始要求自己做出改变,在星期天特别珍惜时光,让自己在入夜准备收心准备开始新一周的各色生活运作时,偶然看出把玩的blues也带着一些让人安然而非黯然的元素。美丽的蓝,不要在这时候让它负载太无谓的忧伤吧,多不容易,也要努力。

Saturday, October 21, 2017

碎碎呢喃:再现

图片取自网络
今天进维多利亚剧院Victoria Theatre看十指帮Finger Players的戏Poop!,剧本和演员的表现都棒极了,相信在场的观众都觉得很有搜获。戏后对谈中,编剧兼导演说这是本剧(该剧团的创作)第二次的再现remake,而且剧组阵容还是第一次表演时的原班人马!距离2009年的首映,这个third time加入了大家累积七年的功力与能量,实为难得。对于任何艺术表演的再现, 我都倾向于认为那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再创造,是以创作本体为基础进行的另一番创意脑力激荡,或是情感元素方面的浓缩或升华。严格要求自己做得一次比一次好,精益求精的坚持大概是任何一名认真投入的艺术工作者对自己和作品的必然要求吧。睽违多年后再来诠释同样的作品,或加入自己的新感知,或以更恰当的技巧加强表演所带来的震撼。呈献再现作品的压力带给整个制作团队的成员自然不小,毕竟要创新本身已经大大考验出作者和表演者的能耐,另外还要顾及观众的接受度和可能有的反应。但是一个作品能否经得起再现的考验是非常有趣的,要是制作团队对组品有信心,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让这个“孩子”茁壮成长, 再落落大方地出现在观众眼前,接受他们对耳目一新的诚意之作的掌声欢呼。尽管也可能有人不太够接受再现的成果,假如可以收取珍贵的反馈作为检讨时的参考也不失为好事一桩吧。原班人马之间的默契许多时候也会随着时间变得更稳固,如醇酒佳酿,醉人感人。台上的互动一回比一回自然、亲密,那是人与人之间甚美的关系链接,其建构真的要求各方的十足用心啊。再现是给自己的挑战,要自己越战越勇,推挤自身的局限。

碎碎呢喃:暑热文

图片取自网络
已经是入秋很久的心情,气候却突然转出炎夏的调性。或许也并不那么“突然”吧,累积已久的激愤让地球终于忍不住暴怒。家里没安装冷气,气温的升高使我陷入坐立难安、反侧难免的状态。身体被粘膜一样的灼热包裹,脑袋和心情也有些糊糊的。躲进冷气房虽然可以稍享凉意,却不是持久的办法,沁凉在移步离开人造安慰地后荡然无存,过后甚至感到更加烦躁。束手无策之际该如何是好?有时候真的无计可施,只好告诉自己,既然挣扎意识枉然,不如就把握住in this moment的时间吧,热是躲避不掉的了,抬头看出窗口也是刺眼的阳光和无云的天空。有时候天空中倒会出现形状特别的云朵,条条丝丝的也蛮好看。还有尤其迷幻美丽的彩霞,大概是因为高温造成的现象,紫红黄的霞光点染苍穹,流光逗留不久,稍纵即逝是迷人的,也让人带有一点期待——天暗下来了就会凉爽一些吗?这阵子并没有,入夜依旧闷热,水一杯杯地喝下喉,电扇叶片拼命地旋转,开启修炼的契机……越烦躁越要安定自己,还是继续阅读和写作,还是继续思考和感受,热不是偷懒的借口,况且我处于的环境和其予我的条件真的已经比这世界上太多太多的人优越了,不是吗?喊热好像更似罪过了,我对着窗外对面砖头屋顶上“讨生活”的黑鸟说,眨了眨眼,等会儿出门前洗个冷水澡,我还是很OK的。

心里有个巨人,王鼎昌


早些年,我曾在搭乘地铁时不由自主地想到“王鼎昌”这个名字。因为曾经担任我国交通部长的王先生无疑是落实地铁计划的关键推手,他亲自推动这个工程的规划和进行,成为改变我国交通地景的功臣。我在我的地铁童年,经验过南北线终止于义顺的有趣时代,那时候还没有想过会不会有“王鼎昌站”(后来到了今年六月,天山山脉有了一座以王鼎昌命名的山峰)。

倒带。

小时候看新闻(我是奇怪的小孩,五、六岁起就跟着家人看电视新闻,似懂非懂,却很用心,一堆我国政坛和国际社会大人物的名字从那时候记起)听过他,也略略知道他的事迹。后来还听一些长辈说到他为国人所做的事,就更尊敬他了。印象中的王鼎昌看上去就是一位亲切儒雅的政要,温和却坚毅。他担任总统时很受人民的爱戴,我奶奶也很喜欢他,老人家是文盲,但凭着直觉说王先生是懂得恤民的好政府。长大一些后也听说他和太太的感情如何如何之好,两人都是很有才华的杰出建筑师,情投意合,不愧是一对神仙眷侣。

然而再美丽的故事,终究还是必须结束。

关于王鼎昌先生,我的记忆拼凑由很多的“听说”构成,感觉上自己并没来得及参与太多关于这位民选总统的集体记忆,不过和奶奶一样我相信我的直觉。自己上了华中初级学院就读,辗转曲折地和王先生沾上一点“校缘关系”并觉得很自豪:接近百年校史的华中,有王总统这位卓越超群的校友,真的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了啊。1999年他的逝世,总听人说他罹患重病是对早他走一步的夫人的思念积郁而成的(又是听说, 然而感性如我自然倾向于浪漫地相信这个多情的说法),当时觉得67岁就走了,对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实在太年轻了。

叹息。

有时候会想,如果他现在还在世,岛国会有什么样的局面?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没有“如果有王鼎昌”,亦没有“如果没有王鼎昌”,有的只是永远不会有答案的假设性问题。试想假若他还在担任我们的民选总统,还能够在华中的校园从容地信步,大概还会深深地启发着他的人民和学弟妹们?在这个纷扰喧嚣的社会里,我其实非常需要一个能够指引我们的道德标杆,就像王鼎昌这么一位言行如一的儒者,一个巨人,能够让一个像我这样距离他好遥远的“小朋友”得到启发并不容易:为人要磊落,念“唐人册”的更要知晓和奉行个人的高道德标准。

提到“王鼎昌”,我脑海里浮现的还是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政府机关专用样式的大头照,不老的发型和面上和蔼的微笑。The People's President 人民的总统,我还是如此标识王鼎昌的,不管多少年月堆叠起来,都无法尘封他。

【应文友邀约写的短文,向一位值得尊敬的已故正要略表心意。】


Friday, October 20, 2017

碎碎呢喃:给少女的诗怀

昨天到一所女校分享诗作,兼聊文学。少女情怀本来就是诗,未经雕琢也许已经显露剔透,聪明伶俐的女娃问作者们问题,我不当解答只觉得是分享。谈到可以馈赠的贴士,我分享了自己写博的做法,要求自己尽量每日完成几百字的练笔,形成一种习惯,就算偶尔因故无法落实也深知自己有个归宿可以go back to ,再继续耕耘发掘探索。然后当然少不了阅读,写作前的嗜读,阅读中依旧要阅读,完成一段书写后也持续刺激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抑或是进行沉淀也行。再普通不过的提醒,可能算不上什么精辟的见解,但肯定是发自内心的实感。看着眼前个个眼中闪烁期盼之光的少女,一个个文学的幼小灵魂怀有憧憬,我非常高兴。她们的兴奋与活力带我走入了我的回忆长廊,二十多年前也穿着同样的天主教女校校服的自己,文学的启蒙时代,我自己踏入散文的丛林,走过山山水水,到今天依旧乐此不疲。这份爱,我愿你们同来,学妹们,快!让文学的少女情怀绽放如夏花,姹紫嫣红开遍吧!!

Wednesday, October 18, 2017

碎碎呢喃:修身

图片取自网络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我从小听到就觉得朗朗上口,长大了才渐渐体会其落实之难以及实践的必须。一切从修持己身开始,然后再向外扩张影响力,把“家”、“国”与“天下”的秩序按部就班地建立起来。普天下绝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功课顶多做到“齐家”,而“修身”就占了大部分的在世年月。治国是一小群能人的使命,能够完善,就对天下的平定有很大的作用了。一步一步来做,过程中要求高度的谦逊和耐心,从调整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行为开始,直到待人处事的圆融恰当。在周围都是诸多纷争和利害缠绕拉扯的大环境里,谁都面对着连串的挑战和挫折,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太容易,要真做到就考验个人的心理素质了。人格的淬炼在辛苦的经历发生并完成,逾战愈勇、屡败屡战,最终也许才会修成正果。带不确定性的“如果”可能会令人却步, 但是身为一个有尊严的知识分子,甚至单凭自己“生而为人”,就有追求达到道德标准的责任在身。天下之大与个人之微是对比,却不相互排除,因此修身的利益也可能对天下产生一些影响,小不等于无,细心一点,你我的言行也是有力量可以发挥的。

Tuesday, October 17, 2017

碎碎呢喃:流年

图片取自网络
2001年,王菲发行《流年》专辑。十六年过去了,不时回头重听当中的歌曲,依然觉得非常relevant,不会显得退流行:爱上一个天使的缺点 用一种魔鬼的语言/上帝在云端 只眨了一眨眼/最后眉一皱 头一点……我承认,是林夕的歌词把我牢牢套住的,就他与王菲每次合作里擦出的文字火花,总让我又折服又羡慕——看起来驾驭得那么轻松的创作力,信手拈来一般的这许多背后隐藏的底蕴好不容易也好迷人。而王菲又总能够那么准确地把握词人笔下要带出的幽微情感。一个抬头、一个蹙眉都在毫米间展开万般的风情,听得我满怀纠结的情绪也跟着百转千回,上山下海不敢言倦。流年过去,看上去对谁也是无情的,可其实它悄悄地眷顾了王菲啊,让她的隽永不曾在岁月磨耗下有所损伤。任何留下的痕迹都是给予歌迷的纪念,怪异奇美、细腻揪心,华语或粤语歌都有撼人的力量。不过比较下发现林夕的粤语歌词还是略胜华语的一筹,港人就是港人吧,最贴心的优异表达技巧都秀在粤语歌词里,逼得我为了能够在KTV里纵情高歌而去死背粤语发音,痛苦得享受,幸福得反讽。也是那些流年,生命里一些难忘的事件也被我和王菲的歌曲挂上了钩,做好记忆的标记,哼哼唱唱之际有所抒发也有所沉淀。一年年流过,“我”不变的某部分与“菲歌”牢牢相系着。

Monday, October 16, 2017

碎碎呢喃:关注

图片取自网络
对于自己一向心仪的作家、音乐人、餐厅等,我都会自然而然地多加留心,关注他/它们的动态或状况,偶尔看看,也会适时地采取行动予以支持。当所关注的人事物表现出动态上的良性异动,我多半会觉得很心满意足,然后储备更多的能量在日后继续关注他/它们。则是带点热血的单方承诺,傻气也是有的,可是不失某种程度的单纯和天真。写作这些年月,不时有认识会不认识的朋友表示关注,也会让我非常开心。满怀的感谢之情油然而生,感恩自己并不被当作是隐形的存在,还有人以爱心待之,那力量总会转化为持续下去的力量。一些关注我的写作的人,有的甚至在命运的巧妙安排下与我在实际的人生里邂逅彼此,结下更加深厚的缘分。那是类似觉得被疼爱的感觉吧,暖流一样窜过意识。担起这些给力的能量,我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和过去有着些许的不同。有人愿意care,实在是一定层面上的奢侈。毕竟对方在需要做出无数切割时间的抉择的当下,挑选了我和我的挚爱文字,这款慎重便是一份情意的转移了。我关注某人或某对象时,也会很仔细地品味着整个过程,是甜美与苦涩的交织也罢,总之那是我珍爱的动作就是了。把疲倦的眼光放在一份关注上温暖爱,很奇妙地,有修复的作用哟。

Saturday, October 14, 2017

碎碎呢喃:目送(写给毕业这件事)

图片取自网络
经历过多次毕业典礼,自己求学时代的和教书后毕业班学生的都有。台上台下、人前人后的最后姿态、告别手势,做过看过的也好多好多。我曾在欢笑中与同窗交换各奔前程的祝福,也曾在泪湿衣襟的别情里与同学相拥不舍,而最后都要继续走的,各自的路、个别的未来,怎么发光如何散热都是自己的命数了。目送毕业生的当下,我的双眸和心都会一起流泪,流成一条时间河溪吧,里头飘荡着我们共同的记忆和感情。被我疼、让我气的孩子,我一样会记得。就像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那一个个和我编织出不同友谊的朋友们,我也不会忘了在心里保存他们的位置。在一个距离外静静看着渐渐远离的身影,让不舍之情逐渐转化,转成更深沉悠远的祝福追随他们,要继续好好地成长和进步啊!这话彷佛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就算是从心底默默泛出来的,传送到同学或学生那里去,也“听”得清清楚楚。在一旁观察毕业的同学或是自己的学生,时隔多年来到类似的情境心情可以说是复杂的。不过其实事情也不是那么纠结的,在临别依依的时刻,我们都站在彼此生命里很有趣的交叉路口,只是没有往后走的选择了,大家都必须向前,或许简短或是长久地与对方分开,目光朝彼此温柔扫过,便接上坚毅了。就像昨天, 我离开仍是喧闹的学校礼堂时,心中祝福着每一个曾与我有过交际的毕业生,心里轻松洒脱。你们会好好的,我相信。

Thursday, October 12, 2017

碎碎呢喃:同理心

图片取自网络
I feel you 是一些人习惯挂在嘴边的话语。乍听是一种安慰,细想就可能走味了。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或许不时会碰上能够立在某个高度去同情处境比我们更不堪的人,却似乎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发挥同理心。怀着同理心与他人同在时,两者之间是没有身份的高低差异的——没有一方是比较高阶的,没有一方是绝对无助、只有被可怜的份儿的。要先克服这种先入为主的优越感,人才有办法从同情心过渡到同理心。从Kindness到更人性的Compassion并不容易,也不是表面功足以敷衍而过的,因为真正的同理心毫不做作,两人之间因同病相怜所产生的默契是最真切实在的。有人还说,能够学到同理心的唯一(或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经历苦难。确实通过、伤过的人大概才会在痛定思痛的阶段过去后体会到将心比心的必要性,以及怎么做到的心法。而同理心实在无法透过上课的方式去教授,彷佛多加分析结构、定义阐述本身影是冗赘的,而且还可能带给人虚伪的印象。这么不好把握的东西恰恰是生而为人者最根本的“必备”之一。要真的feel得到别人的切肤之痛本身就像一个旅程, 途中险阻的克服或铲除依靠的既是个人的意志。唯有如此,同理心才会真正发光散热,利益人我。

Wednesday, October 11, 2017

碎碎呢喃:Bright side of life

图片取自网络
要乐观,很多人劝人时都这么说。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嘛,生命的光明面就在眼前啊,他们指着我看来朦胧的远处某点兴奋地嚷道。是吗?有吗?真的可以吗?我的问题总是团团萦绕,把眼界所及的空间搞得暗下来,bright side或许因此不太明显。过去还真的会尝试有些刻意地去找寻,甚至制造“亮点”,可是慢慢地,我便不再把精力耗费在这方面的努力。与其强颜欢笑挤出所谓的乐观,不如顺势而为,把力气凝聚好,运用在适合发挥的点上——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局面很难不多多少少亮起来吧?不要勉强,或许才是“强”浮出台面的必要条件、契机所在。生命的面向不一而足,哪一面才是真正的光明、光亮,并非全能全知的你我很难绝对地掌握。任何一面都有可能乾坤斗转、否极泰来啊,人生就因为不确定性而好活,不是吗?Dark side也可以代表一种休憩状态,在稍微不顺的情况下死命挣扎也可能是枉然的,于事无补,更遑论什么亮或不亮的点了?另外,看着亮处也仍需要处理麻烦的问题(们),不是被动地摊着坐享其成!所以要乐观也得先具备驾驭它的智慧,盲目地膨胀良好的自我感觉,后果大多时候都不得人意。那才叫黑暗面。

Tuesday, October 10, 2017

碎碎呢喃:说光论影

图片取自网络

世上的事很难避过两级化的对立和区分。光和影正是这么一对概念,是矛盾又并存的两个概念,必须的唇齿相依。光亮没有暗影的衬托会显得过于单薄,暗影少了光亮的lifting则稍嫌沉重。从美学的角度来看,light and shadow的相互搭配是天衣无缝、自然和谐的,是天地间再自然不过的邂逅。我很喜欢的谷崎润一郎的随笔《阴翳礼赞》正好对以光影为主角的东方美学中做了洋洋洒洒、精彩绝伦的论述。赞扬阴暗对美的贡献(与亮光"协作"的结果)其实并不使人感到低沉忧郁,反而因为开始欣赏美而感觉到心灵层面的提升,光亮不再只是孤芳自赏了也是动人的事。两者牵动彼此起舞,多漫不经心,简直就是行动的诗句,轻盈流动,毫无压力。和谷崎润一郎一样,我喜欢烛光在昏暗的空间里挥洒出的幽微魔幻,更甚电灯在按下按钮的当下让粗线条的光线爆裂开来的粗鲁。粗糙的现代性过度强调光亮,反而使它大大贬值。太in your face的曝光可能令人不安,被生硬切割的阴暗失去本来的冷静,徒然增添伤人的冲突性。何苦呢?珍贵的安谧氛围遭到无谓的破坏,白白浪费了好好的status quo,被划破的黑暗有时候难再修复啊……

碎碎呢喃:身边

图片取自网络
在你身边,容易忘了温度是奢侈。享受与你相依相倚的距离,以想象更贴近的感觉。你的呼吸韵律在我的观察中,微微起伏,默如潮汐,而我徜徉其中。在你身边的位置,我始终安然,就算世间多么纷扰,我都觉得有所依靠就能继续稳住情绪,在澎湃中有你作为感性的中流砥柱,我就少去了许多莫名的畏惧。你不需要多说什么、不需要多做什么,我轻轻倚靠着,足矣。瞬间停格,在外在世界的颠簸里,却毫不违和。我悄悄侧目望去,你流露最祥和的表情,就算是你盹着了我留意的还是那抚慰我心的轮廓。亲爱的你不常在我身边,所以我尤其珍惜美好发生的时刻,所以是你在教育我知足知福,所以我是该由衷感谢你的。而如果你真的在酣梦里徜徉,你感觉得到我在你身边的贴近吗?天堂不必宽敞无边,同在的空间精小已经满满是关爱。我希望你知道, 我愿意相信你是知道的,在身边一颗心的颤动,全为你。全为你,于没法否认的深情缱绻里明确地存在着。只要在你身边,我就相信一切的可能。

Monday, October 9, 2017

碎碎呢喃:为你写诗

图片取自网络
我很晚才开始尝试创作诗歌。几乎是先写了十年散文才认真碰诗的。写诗也是一种情感的疏导和抒发,有时候灵感说来就来,甚至不请自来,那其实是很幸福的事。特地坐在一处绞尽脑汁,有时候反而根本毫无建树可言。写诗于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正如散文,因此感谢老天让我有机会和余裕接触两者,并得以荡漾其间,不亦乐。我与中英文诗的邂逅几乎是同步的,而且也因为我喜爱翻译而产生了更密切的交织关系。阅读与写作同样让我快乐,无论是诗歌或散文,都让我心醉不已。为你写诗则是锦上添花的bonus,由于私心而加入的甜蜜或微苦,调配文字的鸡尾酒,加深醉意。你在句子间出现,大多时候都显得那么不经意,以轮廓或侧影的形式作为感性的标点隐隐约约,若隐若现。你的入诗,等同在我脑海里绘制出一个生动的画面,牵动各种温柔的风情,且能够抚平现实生活里受到的任何创伤。我写你,写真实也写期待,写愿望也写观察。诗的为你铺陈,你的为诗调色,两者相得益彰,是美妙的双赢吧。

Sunday, October 8, 2017

碎碎呢喃:泪/月河曲

图片取自网络
我喜欢爵士乐,一开始基本上什么都听,后来发现自己钟情较classic的老旧爵士曲目。爵士女王Ella Fitzgerald演绎的 "Cry me a River"是我百听不厌的经典版本,一如小溪的涓涓细流,尤其是在夜晚独自聆听时,更是动人得揪心。泪水成河的意象并不特别新鲜,却始终是隽永的。流向时间尽头的眼泪,咸咸的滋味里究竟透着什么故事、含着什么感情,在四下的幽寂中是不言而喻的。眼泪成河的悲壮或缠绵在不同的情境里可以随性转变,程度可轻可重,但都是触动人心的。它在爵士乐坛作为热门翻唱曲之一的主要原因, 大概就是它的平易近人。 我钟情的另一首则是Frank SinatraMoon River,别人唱我还未必有太大的感动, 可只要听到S君的声音,这首歌于我便有了不同的生命力。歌词不长,内容也简单明了,同是流下一条河,这次还加入月光的想象,未必有晶莹的泪水,然而轻轻洒落大河的月光应如同会舞动的金纱或银丝,点亮暗得够深沉的夜,也照明了我这个耳朵早已醉得瘫软的粉丝的心。哪一把嗓音带出任何一首歌的音符, 收音机旁的我便心甘地跃入怦然状,在泪/月河里完全的sweet surrender,毫不犹豫。

碎碎呢喃:秋之俳句 Autumn Haiku

图片取自网络
原来非秋雨
脚步与话语交织
在你我之间
The rain yet to fall
As you and I walk our talk 
Secrets unfolding

秋心带思念
那究竟做何解释
风知道多少
Autumn remembers
Love unexplained and silent
Secret in the wind

无悔与明月
在云间交换秘密
说到我流泪
With the moon I share
Secrets between the dark clouds 
Tears without regrets

昨夜风客话
一缕一丝秋缠绵
我泪琐碎答
Wind blows in question 
The autumn night mildly chilled
Answered by my tears

诗心秋日凉
写出款款柔肠怨
空手无言恼
Poems in Autumn
Trickles of gentle feelings
Emptied of needless woe
月亮散步去
代你走进我的心
让我们笑吧
The moon on a walk
To comfort me in your name
Let us laugh again



Saturday, October 7, 2017

碎碎呢喃:一心一意

在琐事纷杂的世界里,要一心一意对某人某事某物可能是个严峻的考验。令人烦忧的原因好多,搅乱思考的秩序,带来压力和压抑,导致难受的情绪。一心向往某个对象变得那么难能可贵,遇到契机便要好好珍惜把握,培养心的持久能耐,释放掉噪郁的负能量。心专注地放在那人那事那物上,当下瞬间便是永恒,便是希望,便是温柔可亲的光明。例如爱一个人,将所有的意念投射在其身上,如同相伴在侧,就算分隔两地,心灵也有共鸣的默契。那是如斯幽微动人的事,轻轻缠绕着日子,再日常也不再缺乏意义。一心一意地守护着,也是自身的修持,修人生的细腻情感结构,保护自己的内在柔软,不要陷入无情世界的残酷桎梏,丧失了人性的宽容与温厚。一心专注,一意投入,悲喜都在循环里变得不再使人执着不舍,因为来去都是围绕着我和他(它)的一切,在心里流窜不离的。捂着胸口感觉的心跳,律动都为一个对象,单纯地耽美着。这最温暖了,我一直如是深深感受。

Thursday, October 5, 2017

碎碎呢喃:一线

间隔天地的,是浅浅的那一线;分开你我的,也是若隐若现的一线。好坏善恶喜恶高低美丑,都在一分为二的决绝里被划开。分水岭的无情是躲避不了的必然,也正因为有这么一线,任何情况里都还存有希望的元素。有线即有限,有限制才会迫使人专注行事,不要踩线犯规。一条线未必总是严峻的隔阂,它也可以是峻美的风景线。沿着步行,徐徐缓缓,有时候碰到比较模糊的状况,踏步线上的时光和感受就更为特殊了。或者,线上线下、线左线右错开的是分别的鸿宇,那还算是“线”吗?我想还可以吧,毕竟就是一分为二的模式。在此岸遥望彼岸自己恐怕无缘探索的洪荒,觉得有些怅然,只有在自己这边坐下叹息。线状的热泪涓涓流下,我觉得那是太凄然的美了,然而也太残酷,所以慢慢老去的我尽量不触碰这么一款壮烈。平淡与激烈之间也是一线,瞬间可爆发的情感在线后准备待势伏击,多么迷人,在某个程度上说。Cr ossing a line一如跨入另一个世界,怀有这样的观看心态的我,好多次都获得惊喜。而有时候,“惊”和“喜”之间又有一条线在那里把它们悠悠隔开。

Wednesday, October 4, 2017

碎碎呢喃:明天

生命里始终会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明天吗?大家从来不会迟疑犹豫,担心没有tomorrow,可是其实谁又知道呢?任何的斩钉截铁都可能嘎然失效,也许今天的花来不及结出明天的果实。所以每个明天都是一个生命的馈赠,可遇而不可求。对明日复明日的信仰是一种单纯的乐观之显现,那么自然而然,心里就安然于那认知了。可是有时候会特别敏感地思虑起明天的脆弱存在,还有它的弥足珍贵。今天的经营是当下的努力,好坏得否持续,明天便是答案。满满期待或闷闷不乐,都要面对的因果,学会坦然是持续的功课。每个明天带着未知的因子,令人为之兴奋,就算有些害怕也是刺激的。我从某个时候开始学着和明天进行一些沟通,把我的善意表现出来给它看,就算是个仪式也要认真地做好。昨天走到今天,再跨界成为明天,整个过程如蝶蛹的蜕变,魔幻而精彩。多少个今天在希望的编织中成了形,明天腾空,飞向灿烂的阳光。



Sunday, October 1, 2017

碎碎呢喃:信念

图片取自网络
做或不做许多事的关键不在于其难易,而是信念。个别人个性的基底里有没推动他“不得不为”的因素存在,我相信在巨大的程度上可促使一些成果的达成。怀抱某个信念努力奋发是迷人的倔强,一点也不轻松却实实在在地让人有所收获。说透了,要维护自己信仰的任何梦想或理念都不可能不为它们流点血泪、汗水的。 Nothing serious comes easy,我常提醒自己,尤其是在累得只想着放弃好了,干嘛搞到自己焦头烂额的时候。因为我知道我一定会后悔的,会为自己的懦弱感到深度的愤恨,遭禁今日何必当初啊?所谓的信念之所以让我珍爱且觉得我可以牺牲自己的舒适去为它(们)战斗,也就因为它们十分纯粹地散发让我的肾上腺素澎湃不已的气息。为了所爱之事投入岁月,从青涩的稚嫩到深沉的成熟,如熬煮一锅羹汤那样耐心地经营着,搅拌时间,以精力调整火候,加进情感仔细调味。间中难免碰上使人灰心或低落的磨难,要认认真真地投入到一件事里就不可能不走过颠簸地带,害怕和焦虑最是正常了,停下来抹一抹眼泪、擦一擦汗水,甚至揉一揉酸疼的胸口。死不了的,我喃喃道,吃苦要吃出补益,咬牙切齿地啃下去,直到有丝丝甘甜渗出……这,就是我的信念了。

碎碎呢喃:时代

图片取自网络
这是一个关于“在内”或“在外”的残酷问题。跟得上(在内)或跟不上(在外)时代,在杂沓的脚步追赶后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乍看下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随着年龄渐长,又似乎不是那么绝对的必要了。一个时代与下一个时代的分水岭未必次次都那么鲜明,跨越或滞留可能是朦胧的灰色地带。说是渐渐老了就跟着有些倦怠,跟上是怎样?跟不上又是怎样?我不觉得我必须一直追赶着浪尖,跑在时代的最前头。Cutting edge是把太锐利的刀锋,使用时要高度谨慎,伤到自己总是不划算的,而且事倍功半。时代的里外予人不同的体验与感受,速度感在边缘是最显而易见的刺激,最易感也最快逝去,瞬间的冲击标下新时代开始的印记,最是鲜明。在我来说,要不要配合新时代,主要看的是自己使不使得上力,因为勉强大概不会太幸福,而我在此阶段的人生里更重视的倒是生活的节奏舒适与否。不要太落伍,也不必太前卫,适度地“陪跑”就好,在日新月异的年月里欣赏五光十色的改变在眼前绚烂展示,享受它们带来的乐趣,学习新自识,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