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15

关于“无题”



俄国表现主义、抽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有这么一幅叫做《无题》的作品。开放诠释、自由解读,赏画者可以随己意对作品进行剖析。一些评论者大概就会借着理论的基础和对画家惯常画风的理解来努力地概括出一个所以然。色彩的选用、线条的粗细等等都有文章可做。

无题, 不等于无内容。

然后想到的是“无题”大师,晚唐诗人李商隐(图为梁启超抄写李商隐的《无题》)。他的无题诗留给读者饶富意趣的玩味空间,感情饱满不名言对象为何。即便是有明确题名的作品,如家喻户晓的《锦瑟》,也大玩“无题”的效果,让世世代代的读者,无论是学究还是一般学子,都读得满怀疑惑。却不得不说, 这没法对号入座的诗好啊——好就好在它的不对号入座, 让人随处都可坐观风景, 不是吗?

无题, 的确可以很有趣。

多年前写文章, 也偶尔爱出“无题”牌,回想起来不免有点惺惺作态。有时候是真的没法从脑子里摸出题目,有时候则只是想开个小溜……可是渐渐活出一点岁数了,才体会到真正的“无题”是确实存在的。 在生活里的许多方面, 难以言喻的苦楚、无从解释的恋 或恨, 都有贴不上标签的“滑溜表面”,不是吗?没法明说的种种, 没法干脆解开的团团,在我来看, 就是一个个的无题嘛。

说真的, 无题, 还真是无所不在。

看着它, 让无限的可能性油然而生,就是生命的段延续吧。





Wednesday, September 16, 2015

明鏡·明鑑



最早的凝視,在這裡開始
得以端详自己的容颜
与天地的契合或乖离

從最渺小的自己出發
終點必然是無垠的恍然
越深入
越舍忘無用無謂無明——到達無我

倒影中
正反互相對話
左右互相依偎
沒有對錯沒有優劣沒有分別

最早的凝視,在這裡開始
閉目以後還有記憶
是真
是美
是純

水波平靜後還會記得
撩撥起它的手
那溫度和觸覺的
曾經










Saturday, September 5, 2015

看远·看近

这几天在眼前停驻的画面有限,一远一近。

看远

一张令人揪心的照片。一具叙利亚男孩在沙滩被救援人员抱起的小小尸体。

这是我们从一个距离旁观的人间悲剧,离我们很远很远,谈论起来甚至没有太多内容。我们大概只有“惋惜”、“遗憾”和“同情”吧——总之概括为“伤心”,此外还有什么?还能有什么?

难不成大声庆幸自己不生在叙利亚这个苦难之地?那么说, 实在很刺耳,而且如果以“感恩自己身在福中”为由 就更显得恶心和自大了,不是吗?

国际社会因为三岁小难民之死的撼人画面不得不正视叙利亚面对的人道灾难,采取更主动、更迅速的行动,向难民伸出援手, 不要见死不救。

摄下照片的记者功德无量啊,她让世人看到了残酷的真相,可是也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吧。我向她致敬。

看近


岛国处于选举热中,各党候选人使尽法宝争取选民的支持,为了911他们将投下的选票。各说各话是必然,有时候还挖出旧账,炒起冷饭,沸沸扬扬其实更像一场舞台上粉墨登场的秀。

社交媒体在上届大选显然已是game changer,让广大选民可以通过更具渗透力的途径获知讯息、参考评论、发表言论。哦那个另一个方式来说,台下也可能热热闹闹地上演着自己的戏码。众目睽睽下的政治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称为被剖析和议论的内容,没有人有金刚不坏的盔甲或免死金牌,在越发敢怒敢言的网民的键盘上,“判决”可下得又快又狠,有时真的很残酷的样子。

和秀场一样残酷吧,演得不够精彩还是说错了台词都可能被批的。著文大势讨论的人不少, 和政客一样花样多多。其实庆幸下周就投票,不然还真可能被花样烦死。我是比较无聊的人, 不太会欣赏这类型的showmanship吧。